京华少儿古琴雅集举办 以《神奇秘谱》为纽带传承古琴文化

资讯 阅读:- 来源: 2025-09-04 08:41:50

由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少儿工作委员会、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苹果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承办的“京华少儿古琴雅集”于2025年8月23日在石景山区文化小院举行。活动以明代朱权编纂的《神奇秘谱》为核心,通过古琴演奏、书画展示等多元形式,让青少年在浸润中感受传统古琴文化的魅力,践行文脉传承,彰显“琴书画同源”的中华美学内涵。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韩杰会长致辞

韩杰老师在致辞中提及,《神奇秘谱》作为我国现存最早古琴曲集,是少儿探寻古琴文化根源的重要典籍,其收录的曲目承载着唐宋以来的古琴雅韵。同时强调,少儿学古琴不仅能借琴音涵养定力、锻炼耐力,更可通过琴曲典故了解历史,让传统文化在成长中浸润心灵。

中国互联网协会王斌老师致辞

中国互联网协会王斌老师在现场提出,可借助互联网为孩子们的古琴弹奏提供传播支持,把孩子们的演奏画面以合适形式分享。他形象比喻,这如同为孩子与古琴文化插上翅膀,能让更多人看见古琴魅力,助力文化推广。

朱权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编纂的《神奇秘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距今有600年的历史。收录64首传世名曲,为琴学传承奠定重要根基。本次雅集延续这一文化脉络,由16位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的老师,带领46位小演奏家,演奏41首古琴曲。同时邀请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老师们创作相关书画作品,让经典文脉与少年身影在此相遇。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王磊老师

随后,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少儿工作委员会主任王磊老师登台分享并报幕:“我们少儿工作委员会始终以‘少儿成长’‘文化传承’为核心。雅集不只是弹琴,更要让孩子们懂古琴文化;未来京华少儿古琴雅集,会用不同形式做文化输出。咱们不筛选,孩子想弹就欢迎报名!现在,小琴人们的演奏正式开始!”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郑超然老师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郑超然老师分享到《神奇秘谱》成书于明初,由宁王朱权耗时十二年编纂,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曲专集,不仅完整保存《广陵散》、《梅花三弄》等六十四首名曲古谱,还记载大量失传演奏技法与音乐理论,为后世搭建起通往唐宋琴音的桥梁,古琴大师吴文光称其“是与古代音乐大师对话的唯一通道”。雅集现场,小琴人依此谱与先贤对话,虽稚嫩却显古琴艺术在少年中的蓬勃生机,印证传统文化是可触可感的鲜活生命。正如赵晓霞教授强调“传统是一条河流”,新时代孩童是其新动力,这场雅集既是艺术展示,更是文化基因的唤醒与接力,让千年琴韵由新一代接续传承。

王磊老师、桐炜老师、白依墨老师、姚彤彤老师、姚刚老师、郑超然老师还轮流担任主持,在每首曲目演奏前,生动分享《神奇秘谱》的文化知识,讲解曲目背后的故事,并介绍孩子们即将演绎的琴曲背景,让在场观众与小琴人一同走进古琴文化深处。随后,少年琴者们依次登台,演绎《酒狂》、《梅花三弄》、《广陵散》、《潇湘水云》等41首经典曲目。既有《神奇秘谱》收录作品,也不乏其他传统琴曲,稚嫩却专注的演奏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同步展出的书画作品,或以笔墨书写曲名题解,或用丹青描绘琴曲意境,与琴声、讲解声交织,构建出立体的文化场景。

此次雅集的优秀演奏影像与书画作品将汇编成纪念册,成为记录文化传承的珍贵载体。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少儿工作委员会表示,将持续以“京华少儿古琴雅集”为名称加文化活动内容的方式继续推广少儿古琴文化,推动古琴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焕发新活力。活动最后,相关领导、专家、老师与小琴者们共同合影,为此次文化盛会画上圆满句号。

未来,我们将持续打造更多青少年古琴文化活动,若您有意向与我们开展活动合作、节目共创或资源支持,欢迎拨打联系电话:13810911515(王磊老师),期待与您携手,共同为孩子们的艺术梦想保驾护航。


推荐阅读:

分享至:
0 收藏